秋分到了,天色便不同了。先是那太阳,虽还挂在天上,却仿佛被水洗过,光也淡了,热也减了,只将一片清辉洒向人间。人们早晨起来,推开窗,凉风便钻入衣领,使人不禁打个寒噤,方知夏已远去,秋正深沉。
树叶是最先感知时节变迁的。前几日还绿得发亮的叶子,不知何时已悄悄变了脸色,有的泛黄,有的变红,斑斑驳驳地挂在枝头。风一吹过,它们便挣脱了树枝,打着旋儿落下来,铺满了小路。行人走过,脚下沙沙作响,竟不知是踏碎了落叶,还是踏碎了光阴。
田里的稻子黄了,农人的脸上便有了笑意。他们弓着腰,手持镰刀,在田间来回走动。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,仿佛在向大地作最后的告别。割下来的稻子被捆成束,立在田里,远望去,像一个个守望田野的士兵。农人擦着汗,眼里映着金黄的稻浪,那里面藏着一家人的温饱,也藏着一年的辛劳。
街市上,瓜果渐渐换了样。夏日的西瓜、甜瓜已不多见,取而代之的是苹果、梨、石榴、柿子。小贩的吆喝声也变了调子,不再急切,反而带着几分悠闲。主妇们拎着篮子,在摊前挑拣,不时拿起一个果子对着光端详,仿佛要从那果皮上看出秋天的滋味来。
秋分之日,昼夜均分。太阳从正东升起,在正西落下,不偏不倚。这一日的阳光格外公平,照亮山巅,也照亮谷底;温暖富贵人家的琉璃瓦,也温暖贫寒人家的茅草棚。然而过了今日,夜便要长起来,日便要短下去。古人云:“秋分者,阴阳相半也,故昼夜均而寒暑平。”想来天地万物,盛极必衰,原是自然之理。
傍晚时分,天色暗得早了。西天的云彩被落日染成橘红色,却又很快褪去,如同戏台上的幕布,匆匆落下。家家户户亮起灯火,窗口透出温暖的光。厨房里飘出煮新米的味道,夹杂着炒菜的香气。孩子们趴在桌前写作业,大人则坐在一旁,偶尔指点一二,偶尔望望窗外的天色,计算着来日的活计。
秋分一过,便是深秋了。人们开始准备冬衣,检查门窗,储存过冬的食物。天地间的生机渐渐收敛,万物开始为漫长的冬天做准备。然而在这凋零之中,自有一种宁静的美。不如就这样吧,顺应四时,该荣时荣,该枯时枯,方是自然之道。
夜深了,秋虫在墙根下唧唧鸣叫,忽高忽低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秘密。天上的星星格外明亮,像被秋风吹洗过一般。人们睡了,梦着明天的活计,梦着金黄的稻田,梦着不曾到来的冬天。
23级商务班(本)张慈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