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普院新闻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学校新闻
学生园地|世界粮食日“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,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”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6日 编辑:大学生记者团 文案部

节粮新征程,共筑粮安梦(24级法学一班(本)马情燕)

10月16日,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如期而至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,承载着世界粮食日的深远意义,同时也拉开了粮食安全宣传周的序幕。粮食安全,这一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议题,几乎一直都是全球瞩目的焦点。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时代,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,必须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,积极投身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去。

“民以食为天”,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。从历史长河来看,粮食的丰收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兴衰、社会的稳定。古往今来,无数因粮食短缺引发的社会动荡警示着我们,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,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前提。在当今时代,虽然全球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,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。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,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;部分地区的地缘政治冲突,扰乱了粮食供应链;粮食浪费现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,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需的紧张局面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,全球仍有数亿人面临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困境。这些现实告诉我们,粮食安全的警钟从未停止敲响。

保障粮食安全,我国已行动起来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,为粮食节约与反食品浪费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。在制度保障下,减损成效显著,我国小麦、水稻、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不断降低,三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。

而作为普通人,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?在日常生活中,点餐时根据自己的食量合理选择,不盲目追求数量;在家里,按需买菜做饭,妥善储存食材,防止变质浪费;在外就餐,积极响应“光盘行动”,如有剩余,主动打包带走。同时,每一个人都可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节约粮食,向家人、朋友宣传节粮的重要性,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。

在这一群普通人中,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,在保障粮食安全的道路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。然而,校园生活中,浪费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。食堂里,餐盘里的剩饭剩菜堆积如山;外卖平台上,点了满满一桌却吃不完的情况屡见不鲜。这些浪费行为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不尊重,更是对宝贵粮食资源的极大损耗。我们要明白,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,从播种、耕耘到收获,历经无数艰辛。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节约粮食,是我们对劳动人民的尊重,也是对大自然馈赠的珍惜。所以我们更应当积极行动起来,成为爱粮节粮的倡导者、践行者和宣传者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仅要根据自己的食量合理打饭、点菜,做到不挑食、不浪费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;更要参与校园美食节或聚餐活动时,主动提出适量点餐的建议,避免铺张浪费;同时,我们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特长,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粮食安全宣传活动。通过举办主题讲座、发放宣传手册、制作短视频等方式,向更多人普及粮食安全知识,宣传爱粮节粮的重要性,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。

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,粮食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以实际行动响应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的号召,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珍惜每一粒粮食,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防线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为守护全球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,也为构建一个没有饥饿、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。



端稳中国碗,守望未来粮(24级法学一班(本)普媛)

你是否计算过,一天之中,有多少次与粮食相遇?是清晨食堂那碗温热的白粥,是午间外卖盒里喷香的米饭,是傍晚面包房飘来的阵阵麦香……粮食,如同空气与水,编织成我们生活最基础的底色,平常到几乎被遗忘。然而,当10月16日“世界粮食日”与“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”如期而至,它像一声温柔的提醒,邀请我们重新凝视这平凡之物的非凡意义。

这碗里,盛着远方的风雨与土地的馈赠。 我们这代人,或许离田野很远,离“锄禾日当午”的艰辛很远。我们习惯于食物的触手可得,却可能不知道,为了这份“轻易”,有人付出了极大的努力。在实验室里,农业科学家为了一粒更优秀的种子皓首穷经;在广袤田野上,新农人操作着无人机进行精准播种;在国家战略中,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被赋予时代的新内涵。我们碗中的安稳,是一个庞大系统精密协作的成果,它连接着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,也维系着国内千家万户的灶台温度。

这碗里,也映照着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与态度。 当我们因“眼大肚小”而不得不倒掉餐盘里的剩菜,当我们为了“朋友圈先吃”而点下远超分量的外卖,那些被浪费的,就不仅仅是食物本身。它浪费了千里之外农人滴落的汗水,浪费了地球母亲珍贵的土地与淡水,也磨损了我们内心对劳动的敬意与对自然的感恩。《朱子家训》有言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。”这句古训在今日,不应只是课本里的格言,更应成为我们主动选择“半份菜”、践行“光盘行动”的日常自觉。

而从一个法学生的视角望去,这只“碗”的安稳,更需要规则与秩序来“端稳”。 粮食安全,从来不只是风调雨顺的祈愿,它是一张由严密法律规则织就的保护网。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》以国家意志向浪费行为亮剑,到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》的审议与推进,为端牢“中国饭碗”提供根本性法律支撑;从耕地保护的“红线”制度,到种子专利的知识产权保障——法律,正是那只看不见的、强有力的“手”,它稳稳地托住粮食从生产、流通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,将宏观的国家安全与微观的个人责任紧密相连。 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,守护粮食安全,不仅是道德的呼唤,更是一种由法律背书、每位公民都应履行的义务。

因此,在这个意在唤醒与行动的日子里,我们倡议:

做一名“智慧食客”:量胃而点,按需而取,用“光盘”为美味画上完美句号。

做一名“粮食知音”:主动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,将感恩之心化为节约之行。

做一名“安全哨兵”:关注粮食安全动态,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与公民意识,共同守护这条生命线。

碗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这“不慌”的底气,源于国家的远见、科技的支撑、法律的保障,也源于你我他,每一次负责的消费选择。让我们从此刻做起,端稳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“中国碗”,共同守望一个永无饥馑的未来。



稻菽千重浪里,筑牢大国粮安根基 (24级行政班(本)张欣晨)

“民非谷不食,谷非地不生。”粮食,是人类生存的根本,更是国家稳定的基石。从“耕三余一”的古老智慧,到“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”的时代坚守,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“头等大事”。它藏在每一粒饱满的稻麦中,反映在每一片丰收的田野上,更刻在每个中国人对“仓廪实、民心安”的深切期许里。

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,藏在广袤的田野里,也浸在奋斗者的汗水中。东北平原的黑土地上,农民伯伯驾驶着播种机在田垄间穿梭,我们自己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让播种更加精准均匀;江南水乡的稻田里,农民伯伯踩着晨露弯腰插秧,指尖的老茧见证着四季的耕耘;农业实验室的恒温培养箱中,科研人员紧盯稻穗的生长数据,为培育抗倒伏、高产量的新品种而反复试验。从田埂到实验室,从春耕到秋收,无数人用坚守织就了粮食安全的保障网——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,18亿亩耕地红线岿然不动,这一组组数据,正是大国粮安最坚实的注脚。

然而,粮食安全的弦,永远都不能松。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,让部分地区的农田面临旱涝考验;粮食产业链上的仓储、运输损耗,仍需进一步降低;餐桌上偶尔出现的浪费现象,更是对劳动成果的辜负。守护粮食安全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,而是每个社会角色的共同使命。对普通人而言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,就是对粮食安全最直接的支持;对农业从业者来说,精耕细作、提升产能,用科技赋能农业,是守护粮食安全的核心担当;对国家而言,完善粮食储备体系、强化耕地保护,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,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。

当金色的稻浪再次席卷田野,当饱满的麦粒堆满粮仓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丰收的景象,更是一个国家稳稳地底气。粮食安全这条道路,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唯有始终敬畏粮食、珍惜土地,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沃土中生长,每一份耕耘都能收获回报,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,筑牢大国根基,让“国泰民安”的愿景,在稻菽千重浪里稳稳扎根。



金色的麦场(25级中文班(本)王可馨)

太阳升起来了。

与大多数女孩不同,十六岁的达里娅喜爱这样的清晨,在女孩们睡眼惺忪地抱怨的时候,她早早地就洗漱好,穿着赤红色的鲁巴哈,洁白的贝齿上咬着黑麦面包,火一样地跑到麦场上,仰着头等待太阳从很远很远的地平线上跃起来,她喜欢太阳光芒万丈的样子,无论是破晓还是黄昏。

达里娅很难形容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,太阳带着灼目的光芒,从天边一点一点地升起来,它途径的地方一寸一寸地染上金光,尤其是带着尖儿的麦子,每一个小小的尖儿上都盛下了一部分的太阳,那部分停留在尖上的太阳又流到麦子的身体里去,整个麦子,或者说整个麦场,都成了金灿灿的一片。达里娅常说,麦子是地上的太阳。

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的时候,达里娅和伙伴们就要开始做工了,这个年纪的女孩早早地被赶起来做工,心里总会别别扭扭,达里娅管不了那么多,一下一下挥舞着镰刀,将麦子从地里割出来,秋收时节,时间比太阳宝贵。达里娅毕竟不是铁做的身躯,胳膊酸软的时候她总想起哥哥说的话,哥哥说她是年轻的战士,因为她所收割的每一根麦子都会运到前线去,变成可口的面包鼓舞着其他战士们守护他们的家园,此后达里娅每次站在麦田里都像站在决一死战的战场上,一想到前线的哥哥也会吃到她亲手割的麦子,达里娅就觉得心脏像被太阳照拂着一样暖和。

达里娅的额头上浮了一层细细密密的汗珠,她干脆地用胳膊一抹,继续挥舞着镰刀,镰刀在麦子上一升一降,也一闪一闪的发出耀眼的光芒,妈妈常说达里娅要比镰刀,比麦子,比太阳还要明媚,达里娅每次都嗔妈妈说她玩笑话,怪人才会发光呢,正常人哪里有发光的,大人听了都笑,说达里娅年纪还小,于是达里娅就更不明白了,所幸她也并不是什么纠结的女孩,继续做她的工。

达里娅这批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女孩们,今天是秋收的最后一天,比往年快了不少,经过商量,大家决定下午的时候聚一聚,一起聊聊天唱唱歌,对于达里娅这样的女孩,当务之急是把扎在小腿里的麦茬挑出来,抹上草木灰,这样等到下午的时候,她们依旧是充满朝气的鸟儿。

达里娅表现优异,被点名表扬,她好高兴,脸涨得红红的,飞快地跑回家去,穿上平时做工舍不得穿的衬衫和半身裙,头上戴了新编的花环,到收割完的麦地里和大家一起跳着舞,裙袂高高地扬起,又在女孩欢乐的舞步中翻飞着,达里娅特意捡了一些掉在地上被压得用不了的麦子,和向日葵扎在一起,编成一束花,宝贝一样搂在怀里,当作她的舞伴,她就这样跳到了太阳快落山,是太阳火红的光芒唤醒了她,太阳又挂在了天边,发出了红色和金色交织的光彩,达里娅看得有些痴了。

远处有人从太阳的方向走了过来,太阳的灿光披拂在他身上,紧接着又是更多的人。

达里娅一下就认出了最前面的人是她的哥哥,她的眼眶湿润了,飞也似的向太阳的地方拼命跑着,抱着那束向日葵,一头扎进了哥哥的怀里,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
胜利,他们一定会胜利。

丰收,他们一定会丰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