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普院新闻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学校新闻
普院学子朱红教:从校园“茶痴”到创业先锋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26日 编辑:普院融媒 文/图

从大学课堂里的茶技学习者,到茶叶市场里的“临时工”,再到如今茶行业的深耕者,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二班毕业生朱红教用十余年的坚守,将校园里萌发的“茶缘”酿成了一份飘香的事业。她的故事,是热爱为灯、坚持为路的创业范本,更是当代大学生以专业立身、用匠心逐梦的生动写照。


校园茶缘:从课堂到市场的热爱萌芽

2009年,朱红教怀揣对茶文化的好奇踏入校园,成为茶技二班的一员。“茶不仅是饮品,更是一种文化,一种生活态度。”课堂上的专业学习让她对茶叶的认知逐渐深入,而真正让这份热爱生根的,是课余时光里的“市场修行”。

大二起,课程之余的空闲时间,朱红教总与伙伴们泡在当地的茶叶市场。“我们像海绵一样,追着老茶客问冲泡技巧,围着茶店老板讨经营心得。”她笑着回忆,起初只是带着笔记本记录,后来索性主动当起“临时工”——洗盖碗、擦茶桌、扫地,“老板们看我们肯学肯干,便毫无保留地分享:从茶叶的杀青火候到仓储湿度,从客户沟通的话术到店铺陈列的巧思,都是课本外的‘活知识’。”

“勤能补拙”是她大学时的座右铭。正是这份主动与执着,让她在毕业时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,更攒下了一沓厚厚的“市场笔记”和一群茶行业前辈的认可。“那时就觉得,茶能让我快乐,也能成为安身立命的本事。”


职场蓄力:三年深耕筑牢创业基石

2012年毕业季,当同学们还在纠结“考公还是就业”时,朱红教的目标已格外清晰:“开一家自己的茶店,让更多人喝到好茶,爱上茶文化。”但她深知,校园里的积累还不够。

“创业不是‘说走就走的旅行’,得先把‘茶叶加工、推广、销售’这条链路摸透。”毕业后,她选择进入茶行业一线,从基础的茶叶加工学起,跟着老师傅观察茶叶的萎凋、揉捻、发酵;跑市场做推广,背着样品拜访茶馆、商超;蹲守门店练销售,记录客户对口感、价位的偏好。“店里只要有去外地参加茶叶培训、行业交流的机会,我都抢着去。”三年间,她的笔记本记满了各地茶区的风土人情、不同茶类的品鉴要点,手机里存着数百位客户的饮茶习惯——这些,都成了她日后创业的“底气”。


创业启航:加盟龙头品牌,收获第一桶金

2015年8月底,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客户资源,朱红教做出关键决定:离职创业。“当时茶行业品牌化趋势明显,我瞄准了龙头品牌大益茶。”凭借扎实的行业积累和对品牌理念的认同,她成功加盟,在城市商圈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。

“开业第一个月,有位老客户一次性订了20饼普洱茶,说是‘相信小朱的专业’。”这份信任让她热泪盈眶,也让她更加坚定:“做茶,先做人;卖茶,卖的是信任。”从茶叶新品的冲泡演示,到为客户定制“四季饮茶方案”,再到组织茶文化沙龙,她用专业和真诚打动了越来越多的茶友。“第一桶金不多,但每一分都带着茶香,是对我十年热爱的最好回应。”


十年坚守:一杯普洱里的匠心与初心

如今,十年过去,朱红教的茶店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“茶文化据点”。每天清晨,她仍会雷打不动地泡上一壶茶,先自己品鉴当日新到的茶叶;白天接待客户,从新手入门的“如何选茶”到资深茶客的“年份茶收藏”,她总能给出专业建议;晚上则整理客户档案,更新茶叶知识笔记——这份“重复”的工作,她一做就是十年。

“有人说做茶很枯燥,但我觉得每一片茶叶都有故事,每一位客户都有需求,哪有时间枯燥?”她指着墙上挂满的客户合影笑道,“这些年,有客户从单身喝到结婚,带着孩子来买‘满月伴手礼’;有老人每周来店里‘打卡’,说‘小朱的茶,喝着放心’。这些,都是比利润更珍贵的收获。”


温情寄语:以热爱为灯,让青春无憾

回望来路,朱红教最想感谢的,是母校的培养。“如果没有茶技专业的系统学习,没有老师带着我们去茶山实践,我可能永远只是‘喜欢喝茶’,而不是‘懂茶、做茶’。”她也感谢那个“不曾放弃的自己”:“创业路上有过资金紧张的焦虑,有过客户误解的委屈,但只要泡上一壶茶,闻着那股熟悉的香气,就觉得‘值得’。”

“想对学弟学妹们说,大学四年是‘试错’的黄金期,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,就全力以赴去追。”她眼神坚定,“别害怕起点低,别担心前路远,只要方向对了,每一步都算数。愿你们的大学生活,既有课堂里的知识,也有实践中的成长,毕业时能笑着说:‘我没白来’。”

茶香袅袅,初心不改。从校园里的“茶痴”到如今的“茶老板”,朱红教用热爱与坚守证明:青春的价值,不在于多么轰轰烈烈,而在于能否将一份热爱,酿成一生的事业;将一份初心,熬成岁月的沉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