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普洱的街头巷尾,一面面原本斑驳的墙壁、普通的电箱,如今成了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“艺术地标”——这些生动鲜活的壁画,都出自00后壁画师段李悦之手。这位普洱学院2018级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生,用6年时间完成了从“课堂寻梦”到“创业圆梦”的蜕变,不仅创办了自己的画室,更成为用画笔装点城市的“美化师”。她的故事,是一段关于热爱、坚持与创新的青春奋斗史。
用热爱填补专业落差

2018年,怀揣绘画热情的段李悦踏入普洱学院工艺美术专业,却发现课程更侧重理论与设计,几乎没有专门的绘画课。“后悔过,但热情没被浇灭,反而让我更想‘自己找路’。”她笑着回忆。
图书馆成了她的“第二课堂”。每天课后,她背着iPad在图书馆绘图,窗外摇晃的翠绿枝叶、书中的人文故事,都成了画纸上的灵感。宿舍里,她也常常埋头创作,积累了数百幅作品。“那时候没想太多,就是觉得画笔不能停。”这份坚持让她崭露头角:原创作品《猫语闹钟》《虎虎生威》获2021年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铜奖,《布朗族与茶文化》《民族团结》入选第七届包豪斯国际设计大赛并获优秀奖,还拿下省级“警察形象”创意漫画奖及二十余个校级奖项,更凭此获得奖学金。
2019年大二时,一段壁画创作视频让她“一眼心动”:“看着画笔在墙上流转,空白墙面变成艺术图景的瞬间,我突然确定——这就是我要做的事。”壁画梦,从此在她心中生根。
在墙绘实践中蹚出创业路

“没资源、没人脉,只能从最基础的兼职做起。”为了靠近壁画梦,大二的段李悦在网上搜索“墙绘兼职”,接下了中间商的订单。“条件苛刻,赚得很少,但我知道,这是积累经验和作品的第一步。”她把每一次创作都当作学习,白天爬高踩低画墙绘,晚上整理作品发朋友圈和抖音,“没有华丽文案,只有真实的过程和成品”。
这些“接地气”的分享意外吸引了关注。“慢慢有人主动找我画画,大学老师也推荐了本地订单。”她记得,第一次靠墙绘几天赚的钱“抵得上其他工作一个月工资”时,激动地告诉自己:“这条路,走对了!”
毕业后,段李悦选择以美术老师的身份沉淀。“教学让我更懂色彩、构图与受众感知,也让我学会从不同视角理解艺术。”课余时间,她从未放下画笔:社区楼道、商铺门面、街头电箱……普洱的每一面空白墙,都成了她的“实践画布”。6年积累后,她终于创办了自己的画室,实现“教学+创作”并行:周末带学生探索绘画奥秘,其余时间则沉浸在壁画创作中,“烈日暴雨都没停过,看着作品从无到有,就觉得值”。
用专业与真诚赢得市场

如今,段李悦的画室在普洱口碑稳步提升,壁画订单“应接不暇”。她的作品融入普洱的茶香与咖啡味:茶园风光、咖啡庄园、布朗族文化……每一幅都带着浓郁的地域特色。“普洱是茶叶咖啡共谱传奇的城市,我的创作必须扎根这里的土壤。”她笑着说,自己已从“帮别人画”蜕变为“全流程服务者”:从沟通需求、出设计稿,到现场勘测、施工收尾,“改设计稿改到凌晨是常态,但‘徒劳无功’的背后,是作品越来越贴近人心”。
谈及成功秘诀,她总结了“五步法”:技术创新,不止提升画技,更融入普洱人文地理,让作品“有故事、有温度”;精准定位,紧扣普洱“茶咖之城”特色,根据客户需求用不同画风呈现主题;新媒体赋能,抖音、小红书、微信高频更新作品,没新作时就分享绘画干货,积累粉丝超万人;真诚处事,“客户认可你的为人,才会长期合作。”她坚持点赞评论老客户朋友圈,转介绍订单占比超六成;热爱驱动,“比起赚钱,我更在意作品能不能成为城市风景。”这份初心,让她被市民亲切称为“城市美化师”。
主动学习是最宝贵的“创业基因”
“大学培养的‘主动学习’能力,是我创业路上最宝贵的财富。”段李悦感慨,当年面对专业落差,她没有“等安排”,而是自己找资源、练技能;创业初期没订单,就主动推广、积累作品。“迎难而上很煎熬,但熬过来就是成长。”
如今,走在普洱街头,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人拍照打卡,听着路人夸赞“这画让城市变美了”,段李悦眼中满是自豪:“从课堂到街头,从画笔到梦想,这条路,我从未后悔。”这位00后壁画师,正用青春与热爱,在普洱的城市画布上,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