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拥火而立,共暖而生”——这是普洱学院2025届毕业生念吉飞、李亚东、董传真创业团队的座右铭。三个来自旅游管理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、绘画专业的青涩学子,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“宿舍小卖铺小哥”到传媒公司创始人的蜕变。他们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校园创业传奇,更成为激励学弟学妹“敢想敢做”的鲜活教材。
泥土里的起点,用“跑腿”敲开信任之门

“每天下午5点半,食堂门口总排着长队,外卖要等1小时,同学抱怨‘吃饭比上课还难’。”2023年,念吉飞在宿舍闲聊时偶然捕捉到这个“痛点”。他与好友李亚东、董传真一拍即合:“我们帮大家取餐送上门!”
三人凑钱在各自宿舍开起“小卖铺”,主打“极致服务”:无论晴雨,餐食准时送到宿舍楼下,递到同学手中;凭借“同学身份”建立信任,拒绝溢价、透明收费。半年内,他们的服务覆盖上千名学生,不仅解决了大家的就餐难题,更积累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和宝贵的用户洞察。
“别小看‘小生意’,它藏着最真实的市场需求。”李亚东回忆,正是这段“跑腿”经历,让他们学会了“以用户为中心”——这成为日后创业的核心逻辑。
借势短视频浪潮,从“服务者”到“内容创作者”

2024年,短视频和直播风口正盛。三人敏锐意识到:“我们手握最精准的资源——一个信任我们的校园社群。”他们决定转型:用内容连接学生与商家。
白天上课,晚上泡在B站、小红书“偷师”: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,从策划方案到视频剪辑,海报制作到流量推广。他们从记录校园趣事、吐槽食堂菜品起步,逐渐聚焦“餐饮账号孵化”,帮周边奶茶店、理发店拍推广视频。“第一条商业合作只赚了500元,但我们证明了‘内容能变现’!”董传真说。
从“送外卖”到“做内容”,团队完成了关键一跃。他们的账号粉丝量突破1万,成为普洱学院小有名气的“校园自媒体”。
毕业不散伙,注册公司“正规军”再出发

2025年毕业季,当多数同学纠结“考研还是就业”时,三人毅然决定:把“校园创业”做成事业。他们注册了传媒公司,招募学弟学妹加入,业务拓展至互联网直播、活动策划、个人IP孵化。
“小卖铺是我们的‘天使轮’。”念吉飞感慨,最初的“跑腿”业务不仅带来资金,更教会他们“洞察需求、快速迭代”。如今,公司已服务20余家本地商家,孵化出3个校园网红账号,月营收超5万元。
寄语学弟学妹:校园是最好的“创业实验室”

“别等‘准备好了’再开始,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!”回望三年历程,团队总结了三条经验:一是从小处着手,痛点不分大小,解决同学的“吃饭难”和“信息差”,就是好生意;二是拥抱变化,起点不决定终点,保持学习力,才能抓住趋势红利;三是组队前行,互补的技能(策划、技术、设计)+ 共同的目标,让创业之路更稳。
“校园是试错成本最低的地方,从一个微信群、一条短视频、一个伙伴开始,你的故事就能开篇。”三人寄语学弟学妹,“我们在创业路上等你们同行!”
如今,念吉飞、李亚东、董传真的公司已入驻普洱市大学生创业园。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,更多普洱学院学子正循着他们的足迹,在校园里埋下“创业的种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