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款‘菠萝饭’的甜度可以再增加一点点”“这个抹茶冰淇淋的抹茶味还不够”“的确,还有改进的空间”……在连明玺、连迪这对“雪糕父子”的日常中,关于雪糕甜度与口感的讨论,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与事业交织的一部分。
一个是普洱学院1987届数学系的毕业生,一个是普洱学院2012届美术系的毕业生,十多年来,连明玺、连迪这对既是父子又是校友的搭档,携手将普洱合利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从一家小作坊,发展成为产品远销东南亚的优秀民营企业。
学科跨界,热爱成就事业
“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,我一直很热爱我所学的数学专业,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,不仅助力我早年站上讲台教书育人,更在我退休后的创业路上提供了精准支撑。”经历丰富的连明玺在毕业多年后依然对大学所学的专业充满热爱。
成绩优秀的连明玺从普洱学院毕业后就被墨江一中录用,在讲台上绽放光芒多年。2015年,连明玺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,开启了速冻食品的创业路。他将数学思维运用于成本控制与市场分析,用理性与逻辑为产品方向保驾护航。
在父亲的影响下,连迪也选择成为普洱学院的一名大学生,并于2015年从美术系毕业。毕业后,连迪加入父亲的事业,从基层做起,与工人一同加班生产,与技术人员反复调试配方,与设计师熬夜优化包装……他身上那份坚韧与不屈,正是父亲吃苦耐劳品质的延续,也是母校“固本和谐 创新致远”校训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。
连迪以艺术设计的专长,为雪糕包装注入普洱茶、普洱咖啡等本土文化元素,赋予产品深厚的文化内涵,让产品在视觉上更具辨识度。
“在产品质量上,我们是比较自信的。每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都要经历严格的选料、严谨的工艺和反复的测试,像我们推出的芒果口味冰淇淋,原料只选标准果的晚熟芒果,一个配方要调整上百遍,直到自己满意为止。”连明玺和连迪父子在产品质量把控上都特别较真。
父子二人,一理一文,在热爱中互补,在匠心中前行,并用热爱与匠心打磨每一款产品,在冷饮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。
白手起家,风雨中淬炼成长
“当时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,创业之初,仅有3、4万元的启动资金,租下冷库后所剩无几。原料与包装袋,都曾依靠赊账支撑。正是在这样艰难的创业过程中让我明白了成功没有捷径,失败与挫折是必经之路。”如今资产已达8000万元的连明玺,对创业艰辛记忆犹新。
从中心城区一个简易的冷库白手起家,到三家村社区的冷饮加工工厂,再到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占地上千平方米的规范化厂房……普洱合利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每一次迁址,都见证着“雪糕父子”事业版图的不断扩张。
在父子两代人接力经营下,普洱合利雪速冻食品有限公司不仅成为普洱市级重点龙头企业,也成了普洱学院的实训基地,每年都有在校生和毕业生来到公司实习、锻炼。
对于来公司实习的大学生,连明玺会耐心教导他们要从基础工作做起,主动思考、多看多学,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连迪也不断跟随父亲学习管理企业的经验和跟员工沟通的方式方法,全面掌握经营好公司的秘诀。
“虽然毕业多年了,但在普洱学院的求学经历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,这不仅让我在遇到挫折、坎坷时能迎难而上,也折射在我儿子身上,‘90后’的他比我想象中能吃苦,经常是以厂为家,全身心扑在公司的发展上。”连明玺对于儿子能成长为自己的“接班人”倍感欣慰。
放眼海外,勇闯东南亚市场
2019年,公司迎来重要转折点。连明玺敏锐捕捉到东南亚市场的潜力,果断在老挝万象选址建厂。然而,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,让海外工厂一开工便陷入困境。
面对持续亏损,父子二人并未退缩。而是积极应对,一面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,一面稳住多年积累的老客户资源。三年坚持,不仅实现海外工厂的扭亏为盈,更成功拓展了柬埔寨、越南、泰国等东南亚市场。
“今年是老挝工厂建成投产的第二年,预计年产值可达1400万元。目前,国外工厂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国内过去的,语言障碍还是一大难题。计划明年初再引进几名懂小语种的国际化人才过去,提升队伍的核心竞争力。”连明玺对东南亚市场充满信心。随着业务扩展,熟悉小语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公司的迫切需求。
经常喜欢回母校走走看看的连迪发现,近年来普洱学院的留学生越来越多,学校的老挝语、泰语等小语种专业也变得很“吃香”,对于正在拓展海外市场的他和父亲,正需要引进学校培养的这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“希望借助母校的智力支持,进一步提升产品研发能力,并在产学研合作、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加强联动,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。”未来,连明玺、连迪父子希望母校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,助力企业老挝市场发展需求,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。
上一条:喜报|普洱学院民族啦啦操队在全国冠军赛折桂 锁定世锦赛选拔积分优势
下一条:喜报|普洱学院教师在云南省第十一届学校体育科学论文竞赛中获佳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