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普院新闻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学校新闻
普院学子创业故事|普洱学院毕业生左安菊:以茶为媒,用青春奠基创业路
发布时间:2025年10月19日 编辑:普院融媒 文/图

从普洱学院的青涩学子到拥有两家注册品牌的茶企创始人,人文学院2016级毕业生左安菊用七年时间,在普洱茶行业闯出了一片天地。她以“品质为根、文化为魂”的理念,从一间校园茶店起步,逐步打造出“静凝號”“毣茗茶论”等特色茶品牌,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,更成为将普洱茶与传统文化融合推广的青年创业者代表。


从迷茫到坚定:大学时代播下创业种子

2016年,左安菊怀揣对普洱茶乡的向往踏入普洱学院。初入大学时,她和许多学生一样经历过迷茫:“除了上课和社团活动,闲暇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规划。”大一寒假的兼职经历——做家教、发传单——让她意识到“不能让大学生活虚度”。

转折发生在大二。一次偶然的网络兼职被骗经历,让她意外结识了一群创业伙伴。“他们身上的闯劲和商业思维深深吸引了我,也让我第一次萌生了‘自己做点事’的想法。”结合普洱当地浓厚的茶文化氛围,她瞄准茶叶市场,向银行申请了创业贷款,于2017年11月在校园周边开起了第一家茶店。

创业初期并非一帆风顺。“第一个月几乎没有陌生客户,全靠同学和朋友捧场。”为了打开市场,她放下“面子”在校园摆摊推广,主动联系赞助商合作,甚至利用课余时间考取茶艺师资格证,系统学习茶叶品鉴、加工知识。“恩师的指点让我明白,做茶必须‘死磕’品质。”在一位资深茶人的指导下,她从原料采摘、加工到包装全程参与,立下“品质不过关坚决不卖”的规矩,哪怕自己承担损失,也绝不辜负客户信任。


以质立身,以文赋能:打造有温度的茶品牌

毕业后的四年间,左安菊的茶店逐步走上正轨。她注册“静凝號”“毣茗茶论”商标,明确“纯料为本、文化为翼”的品牌定位:一是坚守纯料初心,坚持选用云南本地优质茶区原料,拒绝拼配茶,让消费者喝到“最本真的茶香”;二是融合传统文化,将人文学院所学的文化知识融入产品设计,例如在包装上印刻古诗词、茶道理念,举办“茶与传统文化”主题沙龙;三是严控品控流程,从茶叶杀青、揉捻到仓储,建立标准化流程,团队成员需通过茶艺师、评茶员双认证才能上岗。

“客户不是‘买茶’,而是‘买信任’。”左安菊说,曾有老客户因出差错过新茶上市,她驱车200公里将茶叶送到对方手中,“售后不是结束,而是服务的开始。”如今,她的客户群体已从校园扩展到全国,年销售额稳定增长,团队也从最初的“单打独斗”发展为多人分工协作的小集体。

创业“密码”:吃苦、诚信、敢闯敢拼

谈及成功经验,左安菊总结了三个关键词:

吃苦耐劳是底色。创业前三年,她几乎没有周末,白天跑茶山选料,晚上学习电商运营,“凌晨两点整理订单是常态,但看到客户反馈‘茶好喝’,就觉得值了。”

诚信是立身之本。曾因一批茶叶仓储湿度超标,她主动联系所有购买客户退款换货,“损失几万元事小,砸了招牌事大。”

敢闯敢拼不设限。2020年疫情期间,线下门店客流锐减,她迅速转型线上,通过直播讲解普洱茶知识,半年内积累超5万粉丝,“市场永远在变,躺在过去的成绩里只会被淘汰。”

如今,左安菊已在普洱市区购置房产和车辆,父母也从最初的反对转为全力支持,同时也带动老家土特产销售,为父母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。“每次给家里寄新茶,爸妈都会骄傲地分给邻居品尝。”她说,未来计划拓展电商渠道,让“静凝號”的茶香飘向更多城市,“普洱学院教会我‘脚踏实地’,而创业让我懂得‘远方可期’。”

从校园创业者到茶文化传播者,左安菊的故事印证了“所有好运都是厚积薄发”。她用青春证明:平凡岗位亦可创造不凡价值,年轻创业者更应带着初心与担当,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。正如她常说:“路在脚下,一步一步走稳了,梦想自然会开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