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普洱学院的茶学课堂到全国茶叶市场的操盘手,从青涩学子到澜沧古茶曲靖旗舰店创始人,沈波用十四年光阴,在茶叶的脉络中书写了一段“因茶结缘、为茶奋斗、归茶故里”的创业逐梦人生。
外祖父的茶缸与“不被看好”的专业

“有好茶喝,会喝好茶,是一种清福。”鲁迅的这句话,是沈波儿时最温暖的记忆。童年在外祖父家,那缸飘着炒豆香的粗茶,悄然在她心中播下了对“东方树叶”的好奇。2008年,当她考入普洱学院“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”专业时,父母却忧心忡忡:“一个女孩子,难道要去茶山日晒雨淋?”
关键时刻,深谙茶道的外祖父一语点醒:“茶路宽广,不止于茶山车间,更在文化、科研、市场的广阔天地。”在祖父的支持下,沈波坚定了初心:“我要让这片叶子,长出不一样的未来。”
从兼职茶店到广州“三月之约”

大学期间,沈波的“茶缘”从课堂延伸到实践。大一寒假起,她在茶店兼职两年,从清洗茶具、整理货架起步,到独立接待宾客、参与运营,逐渐练就了“察茶观色”的市场敏感度。“茶店像一个小社会,教会我如何把书本知识变成‘卖茶的本事’。”
毕业前夕,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:“去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——广州,看看茶产业的‘江湖’。”她说服父母定下“三月之约”:若闯不出名堂,便回乡考公。2011年盛夏,她怀揣2000元生活费,坐25小时绿皮火车南下广州,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兼职经验,成功叩开澜沧古茶的大门—经CEO面试,成为广州旗舰店实习生。
十二年“茶路”,从基层到战略核心

在澜沧古茶的十二年,是沈波“以茶为媒”的成长史:2011年,入职首月转正,因撰写新品熟茶“澜沧古茶1966”品鉴文章崭露头角,从销售岗调入宣传部,开启“笔墨+市场”双轨历练;2012-2014年,临危受命执掌惠州办事处,两年间将当地专营店打造成区域标杆,客户群体增长300%;2014-2017年,开拓深圳市场,创立首家商场店铺“茶花涧”,月销售额从万元跃升至十万元;接手川渝区域后,四川门店从2家扩至12家,重庆市场实现“从零到三”的突破;2017-2022年,北上破解北京营销中心业绩困局,后升任第一事业部总经理助理,统筹14省2市市场战略,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层中最年轻的女性之一。
“茶教会我:耐得住杀青的高温,才能沉淀醇厚;守得住揉捻的分寸,才能成形入味。”沈波笑言,每一次市场攻坚,都是一场“茶叶的修行”。
珠江源头的归乡“茶缘续写”

2023年,带着对父母的牵挂和对故土的眷恋,沈波回到了滇东重镇曲靖——这座“珠江源头第一城”,也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。“外祖父的茶缸、普洱学院的课堂、澜沧古茶的战场,最终都指向一个归宿:让更多人喝到健康的茶,感受到茶的温度。”
如今,澜沧古茶曲靖旗舰店已成为当地茶文化地标:店内陈列着她从申遗古茶山带回的老茶样,墙上挂着与外祖父的合影,而她亲手泡制的茶汤,正以“一盏入喉,四季回甘”的滋味,连接着故乡与远方的茶友。“不是我守护了茶,而是茶,让我的人生有了丰盈的脉络。”沈波说,未来她计划在曲靖开设茶文化体验中心,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门“老手艺”。
从普洱学院的茶苗到全国市场的“茶林”,沈波的创业故事,是对“专业自信”的最好诠释——当热爱与坚持相遇,一片小小的茶叶,也能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大道。正如她常说的:“茶的生命在水中绽放,人的价值在奋斗中沉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