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普院新闻 > 学校新闻 > 正文
学校新闻
从“教学梦”到“托管情”:陆伟珍在教育赛道上的坚守与转型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6日 编辑:普院融媒 文/图

 

从最初仅有2名学生的家庭式辅导班,到遭遇“双减”与疫情双重冲击时果断转型全学段托管服务,再到构建起涵盖学习方法指导、习惯培养及教学资料研发的教育生态,陆伟珍不仅帮助数百名学生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跨越,更成为学弟学妹们教育逐梦路上的“摆渡人”。这位青年创业者以“在逆境中找机遇”的韧性,在教育赛道上书写了从“教学梦”到“托管情”的坚守与转型之路。


缘起教育:兼职三年埋下的创业种子

2019年,从普洱学院毕业的陆伟珍,毅然放弃了考公考编的“安稳路”,在本地中学旁的小区租下三室民居,创办了自己的辅导班。这颗创业的种子,早在大一时就已埋下——三年教育机构兼职教学的经历,让她爱上了“看着孩子进步”的成就感。

创业初期,辅导班仅有2名学生,她既是授课老师,也是招生、管理“全能手”。转机来自一名初三学生的逆袭:该生入学时全科总分仅百余分,几近放弃学业。陆伟珍为其定制全天备考计划,从基础知识点逐一突破,陪他刷题、复盘、调整心态。一个学期后,学生以489分的中考成绩实现“从放弃到逆袭”的跨越。这个“奇迹”让家长们口碑相传,生源从2人增至300多人,她始终坚信:“教育的本质是用真心换真心,用专业赢信任。”


风暴转型:“双减”与疫情下的破局之路

正当辅导班步入正轨,新教学场地刚启用时,“双减”政策与疫情的双重冲击接踵而至。生源锐减、房租压力、团队动荡,让她陷入创业以来最黑暗的时期:“每天睁眼就是焦虑,夜里常因思考出现失眠。”

危机中,陆伟珍敏锐捕捉到课后托管的市场刚需——家长对孩子放学后“看护+习惯培养”的需求亟待满足。她果断转型托管班,开启“从零开始”的二次创业:一是空间重构,将教室改造为集学习、活动于一体的托管空间;二是标准化运营,从学生接送、餐饮安排到作业辅导、习惯培养,全流程精细化管理;三是专业升级,奔赴厦门、昆明参加托管运营集训,系统学习儿童行为心理学、标准化服务流程,并邀请国内资深导师驻场指导,打磨从场地规划到师资培训的每个细节。

半年后,她带领团队告别单一学科辅导,转型为覆盖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全学段托管服务,核心从“补知识”升级为“教方法”:深耕学习方法指导(如小学生“思维导图记课文”、初中生“错题归类法”),强化作业规划管理(如“先易后难、文理穿插”任务拆解、番茄工作法时间管理)。转型后,家长反馈“孩子回家不用催着写作业了”“会自己整理笔记了”,成为她最欣慰的收获。


多元发展:从“单一托管”到“教育生态”的进阶

在托管业务稳定后,陆伟珍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边界:组织团队研发兼具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同步练习册、专题辅导资料,不仅供托管班内部使用,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对外销售,实现“从单一服务到教育生态构建”的跨越,让专业教学成果惠及更多学生。

作为普洱学院走出的创业者,陆伟珍始终为学弟学妹提供成长平台。创业至今,她已为几十位同校学弟学妹提供教学、管理岗位,支持他们考研、备考教师编;为备考老师提供教学实践机会、分享备考方法,帮助他们积累经验。如今,团队中不少“沉淀成长”的老师已成功考研上岸或顺利入编,“看着他们从职场新人成长为教育生力军,比做成一笔业务更有成就感”。

从青涩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创业者,陆伟珍在团队管理中学会凝聚人心,在市场运营中练就洞察需求的能力,更在逆境中沉淀出“在危机中找机遇”的韧性。她的事业早已超越“谋生”,成为“传递教育初心、助力后辈成长”的平台;不仅帮助数百名学生稳步成长,解决家长“后顾之忧”,更成为学弟学妹逐梦路上的“摆渡人”。

“迷茫时别害怕,只要坚守初心,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是人生的‘快门’。”陆伟珍说,她将继续做教育路上的“点灯人”,期待更多人加入,一起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。